首页_富联注册_平台
首页_富联注册_平台
全站搜索
文章正文
杏福娱乐注册-首选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1-14 14:14    文字:【】【】【
摘要:杏福娱乐注册-首选 。低碳房地产具有节能减碳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带来优质的外部资源, 例如,北京凤凰中心,不仅获得了LEED铂金级认证、2019USGBC碳排放表彰奖,还通过项

  杏福娱乐注册-首选。低碳房地产具有节能减碳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带来优质的外部资源,

  例如,北京凤凰中心,不仅获得了LEED铂金级认证、2019“USGBC碳排放表彰奖”,还通过项目申奖为企业强化了正面形象。大梅沙生物圈三号通过1亿的改造投资,实现了93%的减碳率,752吨的碳减排,接待了9批市级以上领导考察和27批世界500强企业参访,在各项合作交流中分享传播减碳经验。

  业主作为房地产项目的投资者,在项目绿色减碳方案的策划与实施上起着主导性作用。根据由万物梁行、RICS、同济大学三方联合编写的《中国商企空间低碳物业白皮书》,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建筑业主方可以在设计、施工、运维的全过程推动落实减碳,打造绿色示范项目,建立城市标杆,带动投资增量,形成企业影响力。

  在设计阶段,业主方可以和设计院共同商议设计选项,提出绿色可持续的设计方案,或者对设计院提出的原有方案进行减碳型优化,选择低碳材料,降低不可再生自然原材料的使用量。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节能减排问题,采用低碳材料和技术,降低运维阶段的减碳压力。

  业主可以与建筑师和工程师一起探讨可持续性设计选项,优化建筑形态和朝向,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和自然通风、采光能力及能源效率。

  北京凤凰中心是集电视节目制作、办公、商业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建筑,其业主在构思阶段就将“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和运维中必须要实现的重点考虑到项目方案中,项目建成后外形光滑,不设雨水管,而是通过建筑形态引导雨水流至底部蓄水池,降雨收集和处理雨水可达95%以上;并且在办公楼和演播楼间设置了30米高差,加强“烟囱效应”,过渡季只要将61个电动天窗开启,30分钟即可完成内部空气置换,而无需能源消耗。

  业主可以鼓励使用环保材料,例如可再生材料、高强度和高耐久性材料、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和回收建材,同时减少采用在生产过程中高能耗、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材料,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资源消耗。

  深圳某金融综合超高层大厦集商业、办公、服务及配套设施为一体,大厦顶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隔热,浅色饰面层,部分屋顶采用种植绿植,提高绿化率,能有效的阻挡热量传递。

  在施工阶段,项目主要由承包商管理负责,业主可以通过加强能耗检测和监督,来限制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维持在一个相对低值,从而促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减碳化。

  确保承包商和建筑团队遵守环保标准和程序,例如废物管理、污水处理和节能措施。

  运维期既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后期,也是持续减碳降排的关键环节。业主可以引入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监测和调节建筑的用能效率,进行关键基础设施的节能低碳改造,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施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配合运营方进行减碳。例如,节能管理、绿色采购、碳交易、社区参与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提高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作为业主方可以引导全行业推广绿色物业管理模式,积极做好雨水收集、中水利用、车库及公共部位照明改造等节能减排工作;探索物业管理健康发展路径,让社区环境更优美清洁,为业主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让设施设备运行更可靠安全、运营更高效,实现建筑物本体性能的提升。

  在运维阶段,业主还可以主动提出项目申请绿色认证。在中国,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写字楼租金通常要高于同等条件下传统写字楼的市场租金,无论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还是空间舒适感的角度,前者在吸引优质租户上都更具优势。同时,优质的租户以及租金的绿色溢价,都将对物业的资本价值及投资回报带来积极影响。

  由万物梁行、RICS、同济大学三方联合编写的《中国商企空间低碳物业白皮书》,是国内首部由权威产、学、研三方共创的低碳物业白皮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商企空间碳排放路径的现状、挑战及减碳路径都进行了详实而专业的阐述,给国内的商业资产业主方、运营方提供减碳参考,并通过国际资源网络,将中国的低碳物业经验传递给全球伙伴,共同推动全球减碳进程。

  AMP中心曾经是悉尼最高的建筑,现在却显示出它的老态。过时的1970年代结构已经到了使用寿命的尽头,塔楼的所有者希望用更大、更好、更节能的建筑来取代它。

  但是,拆除高层建筑会带来巨大的环境成本,从建筑垃圾到重型机械排放的二氧化碳。因此,在2014年,澳大利亚投资公司AMP Capital发起了一场建筑竞赛,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任务:在不拆除旧摩天大楼的情况下建造一座新的摩天大楼。

  这座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升级改造”的高层建筑,于今年早些时候开放,并于周五被评为 2022 年世界建筑。这座扩建的49层摩天大楼高676英尺,现在被称为Quay Quarter Tower,保留了旧结构的三分之二以上,包括梁和柱,以及原始建筑核心的95%。

  3XN与工程公司Arup和澳大利亚建筑事务所BVN一起完成的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带来了一系列设计挑战。首先是简单地确定现有建筑是否符合其原始设计。

  高层建筑通常会在自身重量下收缩,尤其是在完工后的头几个月。因此,旧的AMP中心与图纸上的数据略有不同。

  当真正开始剥离现有的高层建筑时,总是有很多未知数,混凝土是否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坚固吗?这对于研究如何将新结构“挂”在旧结构上至关重要。

  只有当2018年开始施工时,建筑师和工程师才能更仔细地评估现有建筑。混凝土样品用于计算可以支持多少以及在哪里可以支持额外的结构荷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缩短的事实也带来了另一个困境:如果随着前者慢慢缩小,新旧结构变得错位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在建筑物周围安装了数百个传感器,以跟踪最微小的运动。这些数据输入霍尔特所描述的“数字孪生”——塔的动态计算机模型——用于进行实时调整,并确保一切都按照应有的方式工作、移动和缩短。

  工人们还在新旧结构之间留下了4米(13英尺)的间隙,直到施工的最后阶段,在进行最后的“嫁接”之前,这样新的混凝土有时间沉降。

  3XN引人注目的设计是耗资10亿澳元(6.7亿美元)的重建项目的一部分,具有五个向天空扭曲的堆叠体量。Quay Quarter Tower被建筑师描述为“垂直村庄”,包含俯瞰悉尼歌剧院的零售空间和办公室,以及一系列屋顶露台。

  从外面看,没有明显的1970年代建筑前身的残余。在内部,塔楼的两个部分也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当身处建筑之中,不必考虑旧结构在哪里,新结构在哪里。

  对于塔楼的所有者来说,该设计实现了另一项重要壮举:它比从头开始建造便宜得多。据估计,AMP Capital通过挽救原始结构节省了1.5亿澳元(1.02亿美元)。

  设计背后的丹麦建筑公司3XN的合伙人Fred Holt表示,就生存能力而言,AMP中心即将结束其生命。但它的结构实际上可以持续更长时间。不能总是保留一切。但是如果能保留大部分结构,那就是省下了大部分隐含碳,也就是在降低建筑的碳足迹。

  在拆除了旧建筑中无法挽救的部分后,建筑工人在它旁边竖起了一个新的结构,然后把它们“嫁接”到剩下的建筑上。现代玻璃幕墙环绕着它们,形成了一座摩天大楼。新设计使建筑物的可用建筑面积翻了一番,从而将可容纳的人数从4,500人增加到9,000人。

  建筑师认为,与拆除塔楼和从头开始相比,他们的方法节省了 12,000 吨二氧化碳——足以为建筑物供电三年多。除了减少混凝土等碳密集型材料的使用外,该计划还可以节省长达一年的施工时间。

  由混凝土填充的钢管组成的新结构优化了结构网格跨度,以增加对海港的视野。立面的外部遮阳罩减少了建筑物的热负荷,因此不需要内部百叶窗即可获得热舒适感。立面设计不仅减少了能源负荷,而且还确保了世界公认的悉尼港及其标志性建筑的景色始终在视野之内。

  旋转塔楼还创造了一系列外部露台,这些露台直接连接到多层内部中庭,该中庭将包含每个街区租户的共享便利空间。这些公共便利设施空间提供垂直和水平的壮丽景色,将日光深入工作空间,同时促进协作和互动。另一个好处是,旋转的体量有助于使北立面免受午后刺眼的阳光,从而营造出被动的可持续性特征。

  该建筑获得了世界年度建筑奖组织者的赞扬,在一份声明中,该活动的项目总监保罗·芬奇(Paul Finch)称赞这座摩天大楼是“适应性再利用的典范”,具有“出色的碳故事”。

  3XN希望该项目可以作为一个案例研究,不仅适用于其他建筑师和工程师,也适用于建筑业主和企业业主,该项目展示了可持续性和价值如何在经济上结合在一起。

  2021年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通知》,通知指出:

  把超大体量公众建筑、超高层建筑和重点地段建筑作为城市重大建筑项目进行管理。其中,对100米以上建筑应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要与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宜,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 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的建筑 ,确需建设的,要结合消防等专题论证进行建筑方案审查,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 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不仅如此,今年初,住建部等十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提出控制县城建设密度和强度, 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一个疯狂建造摩天大楼的时代,走向终结。

  然而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建设了大量的摩天大楼。从1978年到1989年,中国(包括台湾地区,但尚未回归的港澳除外)新增6座摩天楼;1990到1999,中国(包括回归后的港澳,以及台湾地区,下同)新增136座;2000年到2010年,新增了560座,2010年至2018年,新增1040座。2020年,全球建成了106座200米及以上的建筑,其中有56座在中国,占比超一半。

  截至2020年底,我国150米以上的建筑达到2395座,200米以上建筑达823座,300米以上达95座,3项指标均居全球第一,是世界上摩天大楼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摩天大楼已经占全世界60%以上,并已经连续第23年保持着200米以上建筑最高产的地位。

  传统的摩天大楼是节能者的噩梦,大型工厂,如起重机、挖掘机和自卸车,都在建造此类建筑物时不断使用,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而建筑中使用的材料也被运送到现场,有时来自世界其他地区,这意味着甚至在摩天大楼完工之前, 该建筑可能已经有很大的碳足迹。

  摩天大楼中的供暖和制冷、电梯、基本服务和灯光的使用是摩天大楼日常运行的主要能源消耗,并且由于重力,将这些服务和材料运送到建筑物的较高楼层需要大量的能量。

  大多数建于20世纪的摩天大楼在设计时都没有考虑到热性能,在设计中通常找不到任何形式的自然通风,这意味着建筑物在冬季持续供暖,然后在夏季通过空调系统不断运行来持续冷却,以确保建筑物对所有在那里工作的人来说是可以忍受的。

  摩天大楼全生命周期能耗相当惊人,友绿智库认为,在双碳工作走向深入的背景下,摩天大楼提前进行节能改造乃至拆除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如何更环保、更节约、更省时地进行摩天大楼改造,AMP中心改造案例值得借鉴。

  北京市住建委13日发布《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奖励资金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拟重点对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超低能耗建筑等四类项目给予财政奖励支持,单个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最高奖励600万元。

  对于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项目,每平方米奖励不超过20元,单个示范项目市级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改造投入的30%;超低能耗建筑按照实施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不超过200元的市级奖励资金,单个示范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600万元;AA级以上装配式建筑给予每平方米不超过120元的市级奖励资金,单个示范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取得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且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的项目,或取得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按照实施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不超过60元的市级奖励资金,单个示范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600万元。

  市住建委介绍,《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暨“十四五”时期民用建筑绿色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力争达到500万平方米,这一数据较“十三五”时期所建设的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增加了近9倍。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对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支持。

  本市还积极推动实现绿建示范项目申报业务全程网办,将通过建设“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奖励平台”,加强系统间项目信息数据衔接,提高企业办事便利度。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未来的电力系统将转型成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零碳电力系统。

  “光储直柔”建筑配电系统可有效解决电力系统零碳化转型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增加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和有效消纳波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光储直柔”是在建筑领域应用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用能四项技术的简称。它并非简单的将光伏、储能、直流配电系统、智能电器等组合,上述技术也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有机融合并构成一个整体来实现“柔性用能”,即实现建筑与电网之间的友好互动。

  “光”指的是建筑中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这些设施可以固定在建筑周围区域、建筑外表面或直接成为建筑的构件。

  随着光伏组件和系统的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光伏组件色彩、质感、与建筑构件的结合形式越来越丰富,目前它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与其它分布式发电设备(如分布式风力发电机等)一起成为推广低碳建筑的必然选择。

  根据能源局相关统计,我国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容量增长迅速,从2013年到2018年累计装机容量从不到500万kW增长到1.2亿kW,预计在“双碳”目标下,其增长速度还将加快。

  光伏装机容量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组件效率的持续提升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大规模生产的单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从2010年的17.5%和16.5%,提升至2018年的21.8%和19.2%,光伏组件效率近10年提升了6%。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制作工艺的提升,其效率还将会不断提高。

  在光伏发电的成本方面,较传统发电系统的经济性优势也在不断体现。我国光伏组件成本从2010年前后的约13元/Wp降低至近年来的1.5元/Wp。地面光伏电站在1200等效利用小时数下的平准化度电成本预计到2025年将会降到0.35元左右,逐渐具备与煤电竞争的能力。

  建筑分布式光伏集绿色、经济、节能、时尚等优势于一身,与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更具优势。

  建筑分布式光伏建设时可通过建筑设计、施工同时进行,或安装在既有建筑屋面上,节省土地租赁等一系列建设维护费用。随着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应用,其组件效率和经济性将会进一步提高。

  “储”指的是建筑中的储能设备,包括电化学储能、生活热水蓄能、建筑围护结构热惰性蓄能等多种形式。

  有效、安全、经济的储能方式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应对巨大的分布式储能需求,应从“硬性”的储能技术和“软性”的储能模式两方面共同着手,提出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解决方案。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最为迅速,其具有响应速度快、效率高及安装维护要求低等诸多优势。可用于建筑储能的蓄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等,电池技术呈现出成本减低和收益增加的趋势。

  当然,建筑储能技术并非储能电池技术的简单移植,如何与建筑使用场景特点结合来保证电池安全散热,如何合理管理电池来匹配建筑负荷特性,都是储能电池应用于建筑场景所必须解决的关键。

  除了“硬技术”外,针对现有技术的模式创新(即软模式)极有可能应对当前迫切的储能需求提供实用、经济的解决方案。

  比如,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具有双向充放功能的充电桩可把电动车作为建筑的移动储能使用;通过空调末端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热容实现冷热量储存(如热活化建筑系统TABS);通过大地的热惯性实现冷热量储存(如地源热泵)等。

  近年来,煦联得在多个项目中部署的光水气多源联供节能热水系统,正是生活热水蓄能技术的落地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大型酒店类公共建筑热水用能高能耗的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建筑运行中的直接碳排放量,向该类公共建筑实现“双碳”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直”指的是建筑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直流设备连接至建筑的直流母线,直流母线通过AC/DC变换器与外电网连接。

  随着建筑中电源、负载等各类设备的直流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直流配电系统对于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控制、提高供电可靠性、增加与电力系统的交互、提升用户使用安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构建直流电器生态是推广“光储直柔”系统的基础。虽然目前直流电器的产业化能力比较薄弱,但许多设备厂家均在直流电器方面进行的一定布局,直流家电及直流系统专利申请呈总体上升趋势。此外,各种直流电器的智能控制策略也亟待开发,以实现基于“光储直柔”系统原理的电器柔性用能调节。

  除直流智能电器外,建筑级电网中的各类配电设备也是“光储直柔”系统发展的瓶颈问题。

  随着直流配电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出直流建筑相关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民用建筑直流配电工程技术导则》(建标工[2017]135号)已启动编制,已于2022年初发布并启动2.0版编制工作。标准重在从建筑电气设计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解决低压直流配电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与既有的国标《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形成相互补充。

  “柔”指的是柔性用电,也是“光储直柔”系统的最终目的。柔性建筑的概念是由国际能源署IEA EBC Annex 67课题(2014-2020)系统提出:在满足正常使用的条件下,通过各类技术使建筑对外界能源的需求量具有弹性,以应对大量可再生能源供给带来的不确定性。

  随着建筑光伏、储能系统、智能电器等融入建筑直流配电系统,建筑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用电负载,而将兼具发电、储能、调节、用电等功能。

  柔性建筑实现的“用电负荷可控”这一特性对于电网的运行调节具有重大意义。为鼓励建筑柔性用能技术的发展,多省市已出台需求侧响应补偿政策及示范。

  从技术角度上看,柔性用电的实现方式更加简单、经济、可靠。其直流母线电压可以在较大范围的电压带内变化,而非传统直流微网的“恒定直流母线电压”策略。主要通过AC/DC控制母线电压,以母线电压为信号引导各末端设备进行功率调节,有利于适应复杂多样的建筑终端设备和用户需求。

  为了更直观的展示“光储直柔”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其系统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模拟典型建筑在一天内的电力供需情况,如下图:

  该建筑由公寓房和商铺组成,负载包括家用电器/照明、商铺电器/照明、商户中央空调、充电桩、景观照明喷泉等。若以火力为主的电力供给,负载均不能调节,只能通过电网供给侧的调节来满足电力需求。

  若采用“光储直柔”建筑配电系统,可安装分布式光伏约500m2(90kWp),负载可拆分为不可调负载(152kW)、可切断负载(4kW)、可削减负载-电动车充电桩(210kW)和可削减负载-中央空调(150kW),配备1200kWh的储能系统(约一日总用电量的29%)。

  此时,电网可以完全按照风光电1:1的零碳电力结构供给,分布式光伏可按最大功率发电,储能系统可续存日间电力供给夜间使用,因此可完全实现“零碳运行”。

  “光储直柔”系统将给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带来巨大变革,从传统的“自上而下”(集中电站发电,并通过电网输配给各终端用户)转变为“自下而上”(各终端用户自身具有发电能力,分布式发电首先自消纳,若有剩余再传输至上一级电网)。

  “光储直柔”系统将成为电力系统中可调度的柔性用能节点。对于目前以火电为主的电力系统,“光储直柔”建筑可实现“削峰填谷”(消纳夜间谷电,减少日间取电);对于未来以风光电为主的电力系统,“光储直柔”建筑则可实现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发展“光储直柔”系统,对于解决电力负荷峰值突出问题,以及未来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匹配的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来揭示其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建筑用能柔性的影响,从而给出最大化柔性的技术指导方案。

  (文章整理自《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2》,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完整内容请购买正版图书。)

相关推荐
  • 首页、恩佐注册注册、首页
  • 杏福娱乐注册-首选
  • 首页:「天美注册」:首页
  • 葡京娱乐平台-挂机软件
  • 聚星平台-挂机软件
  • 首页-欧皇平台-注册登录
  • 恩佐_恩佐平台--在线中国代理加盟「官网」
  • 首页-香格里拉娱乐「主页
  • 首页「腾耀娱乐平台
  • 金森娱乐平台-登录
  •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首页_富联注册_平台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