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富联注册_平台
首页_富联注册_平台
全站搜索
文章正文
恩佐注册-在线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04 07:30    文字:【】【】【
摘要:恩佐注册-在线 前言:低碳建筑是指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生产、建筑建造、建筑使用及拆除的全寿命周期中,提高能效并减少总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建筑。如何用废纸、

  恩佐注册-在线前言:“低碳建筑”是指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生产、建筑建造、建筑使用及拆除的全寿命周期中,提高能效并减少总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建筑。如何用废纸、废植物油、粉煤灰制成低碳砖,废旧轮胎也能“变身”透水砖,秸秆化作板材原料还能隔热又隔音,如何把太阳能电池“涂”在玻璃上等等,英国是全球第一个提出并重点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其前瞻性及丰富的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可为快速发展的我国低碳建筑所借鉴。本文针对低碳节能在建筑技术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目前全社会都在讲究低碳,低碳建筑技术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下面笔者介绍几种目前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低碳建筑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的低碳建筑技术主要有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地能热泵系统技术、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技术和节能门窗技术,这些构成了低碳建筑结构和低碳建筑装配的核心技术。高品质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是轻型钢或薄壁钢管组成的轻钢架构与轻质混凝土现浇制而成的结构体系。建筑将采用该结构体系、地能热泵系统、智能布线配电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节能门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术。在创造舒适生活方式的同时,达到建筑物全寿命周期中,提高能效并减少总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目标。

  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人们生活、生产和其他的社会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为了提供这样一个合适的环境,建筑注定要消耗大量的材料、能源、水,也注定要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在低碳经济的框架下,建筑应该扮演的角色是“节能”:节材、节能、节水,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说能源的高效利用在整个低碳建筑发展趋势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可持续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对于城市与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环保型发展模式。建筑节能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然趋势。我们现在所说的建筑节能,主要是指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而绿色建筑则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包括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拆除过程,希望能够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尽量降低环境负荷,同时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空间。

  现在广泛应用的绿色屋顶实际上是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热水器的组合。在阳光下,这种屋顶不仅能发电,而且还能产生热水。过去,发电和加热这两种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泾渭分明,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阳光和屋顶都是稀缺资源,都需要高效利用。此种技术占地面积小,晶硅光伏材料的消耗只有常规的45%,一片屋顶就能满足20层楼全体居民的需要,分摊下来,比太阳能热水器还便宜。节能建筑发展到今天,技术相较此前已经大有进步。但新技术和新材料不完善,认可及推广周期相对比较长,投资回收较慢。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更新、淘汰应该建立在更好地整合目前实用技术的基础上。

  再来看看内墙材料,这种环保型墙壁其实是“纸糊的”,确切地说,就像一块夹心饼干――剥开表层类似石膏板的面板,中间10厘米厚的“夹心层”是蜂窝状的纸板。这种墙体材料阻燃防潮,施工简单,强度与普通砖墙一致,但其生产过程却远比传统的水泥、红砖节能,而且原材料都来自废弃物――墙面用矿渣加工而成,纸板来自再生纸。这种创新同时解决了蜂窝纸板的阻燃和防潮难题,因此达到了建材的质量标准。

  在低碳建筑施工中,怎样实现水泥与混凝土的低碳目标一直以来都是低碳建筑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开发研制出应用替代材料,从而减少水泥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用量,而且还应注意本地材料的运用;二是研究开发出强度高、性能好的水泥熟料;三是继续开展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让水泥混凝土的生产一次性到位,据了解,目前国内水泥生产行业已经开始逐步尝试了,并取得一定成果;四是发展协同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尝试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相配套技术;五是开发低碳排放的胶凝材料。不难发现,在中国民间,低碳技术经过长期积累,似乎正处于爆发的前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吸引人们投入“低碳事业”的不仅是其并不太确定的经济前景,更是一份参与环保事业的使命感。低碳建筑距离走入寻常百姓家正越来越近。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是国际上“可持续建筑”、“绿色低碳建筑”以及“生态建筑”等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过去10年来,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在绿色建筑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建立起各自较为完善的“可持续建筑”、“绿色低碳建筑”或“生态建筑”评价体系、认证方法以及政策措施等来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说,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轴也将是国际“可持续建筑”、“绿色低碳生态建筑”未来发展的核心使命。

  低碳建筑(low-carbon buildings)的概念是近几年刚刚提出的,在国内外还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在建筑领域,对低碳建筑比较清晰的定义为:指在满足人类对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建筑。

  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对于低碳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低碳建筑管理的法律建设尚属起步阶段,至今没有一部国家的关于低碳建筑管理的法律文件。虽然《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为建筑节能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完全贯彻实施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现有的法规中有关低碳

  建筑管理的定量指标无从查询,缺乏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的专项检查、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所以在低碳建筑推广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和颁布实施低碳建筑相关法律,并对《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将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写入法规,进一步鼓励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

  对于《煤炭法》、《电力法》等辅助行政法规规定碳的标准。充分重视碳税立法问题。我国关于碳税的法律尚属空白,碳税手段还未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选择。尽管理论界对碳税立法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总体仍然薄弱。因此应尽快对碳税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我国为了推广绿色建筑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了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与标识管理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低碳建筑相关评价标准和标识办法,建立一个完善的低碳建筑评价标准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低碳建筑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发展。建立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应该坚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原则,重点突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环保要求、体现过程控制的原则、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该标准包括低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低碳建筑标准,建筑物采暖和制冷温度控制标准等;修订风机、水泵、变压器、电动机等主要工业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办公设备以及机动车等的能效标准。

  推广低碳建筑技术的核心是降低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构建低碳建筑认证体系就是用法律的手段对建筑碳排放量标准进行明确的界定,对于符合要求的建筑授予低碳建筑标志或者称号,以此大力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向社会推广以达到建筑减碳效果。低碳建筑认证是政府用法律手段半强制化的方式推动低碳建筑发展的创新手段,努力开发低碳建筑新技术,引导全社会消费者向低碳的生活模式转变。

  积极开展同国外发达国家的战略合作,借鉴其低碳建筑技术和推广经验,实现我国低碳建筑推广发展的目标。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向低碳产业倾斜,加大投入进行新型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着重发展以节约能源为重要目标的低碳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辟新的洁净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CO2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热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政府在经济上为个人、机构以及企业开发低碳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提供支持,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扶持。

  近年来,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加大推动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力度,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是建设领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唯一途径正在逐步形成共识。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绿色建筑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渐趋成熟完善。与此同时,经过几年来的实践,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性不够,集成程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优化措施较少,有技术堆砌的倾向;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的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绿色低碳建筑运行效果难以保证,投资收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技术适应性研究不足,对一些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的地区气候适应性尚不明确;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的应用仍然偏重于“设计层面”,出现“重设计,轻运行”的现象;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目标及方法尚待进一步明确。

  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未来20年具有保持GDP快速增长的潜力,同时也面临着能源与资源供应紧缺的压力。在建设领域,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是实施我国能源和资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面积发展,继续带动建筑行业的绿色革命。展望未来,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呈现以下特点: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将逐渐融入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及拆除的全过程,改变传统的建设方式;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实用性能及集成程度将不断提高,逐渐摆脱“噱头”式、简单“堆砌式”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将与“碳排放”、“碳交易”的概念紧密结合,达到“绿色”同时“低碳”;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能够与“智能建筑”、“生态建筑”等建筑理念相融合;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领域的产业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技术选用将更加注重投资效益比;绿色建筑技术向技术性能更高的方向发展,即绿色建筑将逐渐向高性能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将以“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趋势向前发展,紧贴最新技术动态,注重行业特点。绿色低碳建筑标准体系修订周期将更短,低碳建筑领域的相关标准将逐渐建立起来。

  [1]王有为,王清勤,赵海,等.学会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编制简介[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203~207.

  我国建筑业实施“低碳战略”的最大障碍在于观念滞后。这里以房地产开发为例,目前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公司还将主要目光放在建筑的品质、外观及配套等方面,只有少部分先行企业进入了低碳地产的领域。万科作为行业领军者,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在该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低碳住宅产业化方面日趋成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与万科相比,朗诗、当代、中鹰等企业瞄准低碳住宅的细分市场,引进国际住宅设计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环保建材,在国内打造出了一批别具特色的绿色环保住宅。由万科等企业在发展低碳建筑方面的探索可察觉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以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均没有对建筑物的碳排放指标作出明确要求,国内尚未建立准确的、具有法定地位的低碳建筑评价体系和认定标准。在环境执法上,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有严格的惩罚措施,但对于低能耗、低污染的企业缺乏规范的激励措施。此外,虽然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但对于企业研发、推广低碳产品,个人消费低碳产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当前建筑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受经济环境尤其是房地产产业宏观调控的影响,诸多建筑企业不愿在推行“低碳战略”方面投入过多,积极性不高。

  低碳建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设计、建造、使用等方面的技术。我国建筑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比如说节能LED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普遍,LED照明的电能消耗仅为白炽灯照明的1/8,但作为核心部分的芯片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具有低碳概念的建筑项目综合成本明显高于一般项目,而且相关方面在低碳技术上的高额投入通常不能短时间内反映到业绩上,凭空增加企业风险是谁都不愿意干的事情。业主、承建者、消费者只能望“高”却步,造成低碳建筑很难大规模推广。

  在很多企业决策者、管理者眼中,低碳建筑似乎只是一个时尚的概念,一种营销的噱头。在这种认识支配下,导致了市场上打着“绿色”“低碳”旗号的建筑项目真假莫辨、良莠不齐,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之所以不能将低碳建筑理念贯穿于整个研发、生产、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公司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实施低碳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建筑前期规划、设计以及施工、验收、销售和物业管理等全环节始终如一地严格全面推行低碳理念。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更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由于我国的低碳建筑起步晚、底子薄,造成了严重缺乏既懂低碳又懂建筑、既掌握国家宏观政策又擅长建筑企业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可以说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低碳建筑良性发展的主要瓶颈。

  笔者认为,低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建筑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建筑企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从提高建筑业技术经济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以低碳为核心全面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升级。

  首先,充分发挥政策效应,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如今,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低碳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说建筑业全面实施低碳战略面临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展望未来,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会更加努力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财税、金融、土地出让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将会陆续出台。建筑企业应当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范和指导下,着实实施低碳战略,保证行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现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而此种气候的改变将对人类今后的生存以及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人口城镇化集中,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建筑物,交通车辆也大量增多,而当前车辆大多数都以石化能源作为动力燃料,因此,碳的排放当量主要来源于城市。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约有600多个,针对其中287个地市级城市进行统计,上述城市能耗为我国总能耗大约55%,而这些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8%。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来看:在我国,不足半数城市的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超过了50%,如果所有城市完全统计,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可能达到80%。所以,我们应积极探索及研发新型减排节能技术,构建完善的碳排放体系。在建筑行业内,我们要重视每一个环节施工中的节能减排,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模式。

  建筑节能指的是在建筑工程策划、实施和使用阶段,在相同需求下,尽量减少能耗。也就是说,不管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实施与使用阶段,都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节能标准,尽可能使用节能型技术、工艺、减排低能耗的设备和节能新型材料等,不断提升隔热、保暖及空调运行效率。另外,对建筑行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系统管理,在确保项目工程质量与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减少一切能源消耗。

  低碳建筑指的是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施工以及使用等周期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建筑涉及到四方面内容:其一,重点要避免资源的浪费;其二,保护生态环境;其三,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其四,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在我国,能源消耗最大的三大行业即为工业、交通以及建筑。而消耗成本最小的节能减排措施是,将低碳技术和建筑节能紧密结合。目前,我国采用的低碳减排的技术有多种,如:使用半导体照明、采暖通风、隔热保温、炉渣代替粉煤灰、沼气发电、农田的分养管理等。以上措施中,大多涉及建筑行业,主要以建筑节能为主,所以,建筑节能中低碳技术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完全有必要对建筑节能中低碳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由于我国尚处发展阶段,因而低碳建筑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相对发达国家可谓是,低碳建筑发展犹如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些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法律法规、理论研究、低碳技术的研发等。现阶段,我国正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城市化发展,其城市化发展速率已由最初的40%上升到75%。结合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80%的新建房屋都是高能耗建筑,其能源利用率只有33%。且在使用阶段,又进一步增大生态环境的负荷。

  尽管我国已经在建筑节能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以及地理状况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各地区的建筑节能监督体系还很不完善。对建筑开发企业来说,低碳建筑消耗的成本过高,这样便压缩了利润空间。加之,人们对节能建筑认识不够全面,所以,阻碍了低碳建筑的常态发展,从而未能适应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等。

  可以这么说,建筑节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它属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工程。而且,涉及到的管理机构也多,如:建设部门、信息化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环保部门等。然而,当前和建筑节能相互配套的法规、政策等还不是非常的完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各项法规以及监督体系予以完善,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近几年,尽管有一些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但是,其效果不是很好。在大众心里,只是认为低碳建筑成本非常高,大多数人都害怕这部分成本增加到自己身上。由此看来,人民大众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近来,建筑领域方面的低碳技术逐渐增多,以下几种方法都是建筑节能常用的低碳技术,通过相关阐述与分析,希望可以对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现如今,太阳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十分常见,主要有两大分支,即光电和光热。利用光能可进行发电。太能能建筑方面应用有光伏发电及光热发电,就目前阶段来看,我们常说的太阳能发电即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借助半导体界面产生光生伏特效应,从而把光能转变成电能的技术。另外,光伏电池板又能够起到装饰建筑外观的作用,可以在实际工程的窗户、墙体及楼顶等部位应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多个不同规模的光伏发电站,尚有不在少数的地区对应用此技术难题需要快速予以解决。对于光热部分的应用,主要是热水器方面。

  自然风的进入能够使房间变得更加的清新。如果对空调设备过于依赖,会对人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将自然通风应用在建筑领域中,常见的形式有两种:其一,自然风流动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其二,借助通过以自然风作动力的设备达到调节室温的目的。此设备并不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可长时间的运转下去。另外,由于设备的运转不需要马达动力的支持,因此对电力的成本要求为零,工作过程中无噪音。国内某些地区已经开始楼宇小风电的应用,这是通过楼宇间夹道风推动高处安装的风电机,带动发电,这也是对自然风的利用。

  使用玻璃纤维,可使自然光进入地下室产生亮光。此技术是借助导光技术,将外界的自然光借助专用的导光材料引入到地下建筑物内。除此之外,还可以和人工照明技术紧密结合,这样既能节省用电量,又能减少运营成本,最重要的是可提升地下建筑的采光质量。然而,目前玻璃纤维在传递光线时,存在着大量技术问题有待于解决。

  在建筑中,设置地源热泵,可把地下储存的热量引入到建筑室内。事实上,地源热泵技术是通过借助浅层地热能,把土壤作为储存能量的介质,由热泵机组为建筑提供能量。其具体作法是在建筑周围挖两个井口,通过冷热交换,构成一个闭路循环系统。待进入到冬季后,将土壤中储存的热能引入到室内,供人们取暖或者是加热生活用水使用;而到了夏季,便将建筑室内多余的热烈储存到土壤当中。据实际研究发现,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效率可以达到1:4~1:6,在能效利用中有高效特点,且在低碳节能建筑中也是发展较快,技术较成熟的技术之一。

  夹心墙为一种新型环保型墙体,在剥开之后,表层如同石膏板样的面板,在其内部设有厚度约为10cm的纸板。此种墙体的防潮性能较好,而且强度和普通砖墙一样。然而,它却比普通的墙体更隔音更节能,加之,其所应用的原材料主要是一些废弃物,内部的纸板也是选用再生纸。更为关键的,就是此种墙体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其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

  总的来说,发展低碳技术已成为加快建筑节能发展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因人口众多,人均能源占有量相对非常之少。所以,节约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最重要的决策,而且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建筑节能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建筑行业,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以及低耗能源的利用,同时将节能作为挖掘能源的重要手段,这样一来,在建筑领域最终就可达到既节能同时又对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从而使我国的建筑事业持续、稳定而长远的发展。同时,也可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2009,7(7):251-252.

  [3]曾懋麟.建筑节能常用的低碳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12(3):90-91.

  在低碳经济时代下,绿色建筑技术也在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不仅要对建筑施工的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评估,而且还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依旧面临诸多问题,其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性亟待加强。所以,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主要理念是节能节水、保护环境。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要呈现低碳化,还要符合我国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理念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重点强调建筑设计的节能性。第二阶段则注重建筑设计在能源输入的平衡性上。这就要求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保障能量平衡。第三个阶段注重绿色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率。在实现低碳排放的基础上,建筑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此来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有效降低碳耗量。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管理来降低各种能源的使用。绿色建筑技术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时代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为了加强绿色建筑的边坡防渗能力,经常采用边坡支护技术,完善绿色建筑的边坡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较多地采用了可回收锚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锚索回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锚索与钢绞线混拧在一起,回收过程中只需要抽取钢绞线的被称为力学回收。当锚索上面安装了特殊的联结装置的时候,回收需要将联结装置取下被称为机械回收。[2]当锚索上面安装了燃点装置时,在回收的过程中需要将燃点装置取下的被称为化学回收。锚索的回收不仅可以减少锚索对建筑周边结构的影响,还可以减少锚索腐蚀造成的污染。因此,锚索回收是一种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与体现。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一旦出现往往对绿色建筑造成巨大影响。为此,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防十分重要。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主要用来对绿色建筑区域进行监测以及记录,以此来减少地质灾害对于绿色建筑的伤害。良好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对于绿色建筑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有微波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影像融合技术等。当地质灾害出现的时候,借助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及时进行相应处理,保障建筑区域内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3]例如,在建筑区域内发生地震的时候,良好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地震灾害进行有效处理来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实施绿色建筑技术,首要是对低碳化发展的途径进行深入分析,依据建筑区域地质以及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在能源减排的基础上,加大对资源的回收利用,以此来保障各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靠近海边的地区往往处于北高南低的状态,气候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夏季的温度相对较高。根据气候特点以及地区区位的结构进行分析,在设计建筑物时应当注意建筑夏季的隔热性能以及冬季的通风性能。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为保障各项资源在湿润的环境中能够再利用。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前期,建筑物的外墙可以考虑采用空心砖作为基础墙壁。通过在基础墙壁外层涂抹隔热材料来保障建筑物良好的隔热性能,同时又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建筑物的外窗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夏季日照充足,外窗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冬季则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和抑制过度通风的作用。

  为了保障建筑物中各类用电设备的持续运转,建筑物在电梯等设备上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以及能量回馈技术,节能效果是普通电梯设备的1/3。同时在用电设备上安装燃料电池,也可以减少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不仅起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也将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占到整个建筑物能源总耗的50%,在设计的过程中可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先进技术。设计人员也可以通过对建筑物的风压进行测试和计算,获取具体的风压分布图,以此来安装小型的风力发电设备。[4]建筑物的屋顶,则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来实现光伏发电为建筑物提供充分的电能补给。地热系统的运用为群众的生活热水提供方便,节能资源的利用,极大地增加了建筑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会增加建筑物的能耗。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控制。目前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是商品混凝土,其优势在于减少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现场加工的能耗,很好地降低能量的损耗。结合旧城改造拆除的旧砖、空心砖等重新为建筑所使用,并采用适量的纸质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绿色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使用上,尽量选用当地生产或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结合其整体施工的特点,对建筑材料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并做好相应的物料统计,从而让建筑材料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切合低碳经济时代的新要求,广泛应用绿色建筑材料。例如:保温墙材料就是较为经济环保的新型绿色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的整体特性,让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价值全面发挥出来。

  水在施工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将消防用水、绿化用水、景观用水以及空调冷却用水、雨水等进行回收,通过对回收用水进行深度加工处理,使回收用水达到使用指标,以此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节约水资源。绿色建筑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条件和用户使用特点尽可能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可再生资源,减少对碳排放能源的依赖。[5]如在建造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工厂统一生产的标准构件,减少F场作业,减少现场污染排放,大量采用在工厂生产,不仅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减少能耗,还可依靠企业生产的环境认证、保护措施进行节能减排,效果尤为明显。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建筑业的新方向。通过对建造过程中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绿色建筑材料选用等进行分析,在原有的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引入绿色建筑技术,并且对绿色建筑施工进行系统阐述。在建筑技术上,不仅更好地实现了产业的新能源开发和转型,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碳能源对于环境的损害。最后,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运用,从围护结构、节能设备、绿色建筑材料、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可以促使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提升,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的产业结构以及产业政策,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健康的趋势发展。

  [1] 刘月莉,郭成林.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辨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6(3):23-27.

  [2] 严乐.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绿色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96.

  [3] 田家华.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J].城市建筑,2013(12):211.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主要是指以低消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发展方式,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与绿色、环保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涉及的领域包括电力、交通以及冶金、建筑、石化等行业领域与企业部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在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为了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而提出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发展理念。对于建筑行业来讲,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于周围的环境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进行低碳经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消耗以及低污染、低排放为主,通过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绿色与环保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涉及交通、电力、冶金、建筑以及石化等各行业与各领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为例,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施工建设可能会对于建筑资源以及能源材料造成一定的消耗,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产生的噪音等,还会对于周围环境等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等,这些都是建筑行业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讲,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以低碳环保为理念,进行建筑施工低碳经济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建筑行业的低碳环保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义。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进行低碳经济新技术的施工建设推广应用,主要是指,应用一些对于建筑施工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小,或者是可以避免环境破坏与资源、能源浪费的新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用实现。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已经有专门的要求规定,对于建筑施工建设中低碳经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明确的要求。

  国家建设部于2004年了“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218号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详细列举了208个推广或限制或禁止的技术项目,并写明其性能和适用范围等,技术项目包括推广157项、限制31项和禁止20项。这些新技术,有的能节省资源,有的能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以下简称节能减排),有的能提高质量。有的能节约资金等等,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以低能耗、低污梁、低排放为基础,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可见积极推广应用薪技术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实例中,也有对于建筑低碳经济新技术的施工建设推广应用实现。比如,上海地区的某建筑工程二期施工建设项目,在进行该项目的施工建设前期,就以建筑施工技术与节约等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施工经验、资料收集与研讨分析等,在进行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的施工建设使用材料制作以及相关施工建设技术应用等,都严格按照研讨决定的材料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应用实现,并且在对于建筑施工垃圾的处理上,还根据建筑施工垃圾的不同类别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或者污染。总之,在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后,与同类建筑施工建设项目相比,在建设成本以及施工工期、能源使用、施工影响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优势。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与传统技术相比,有的能节省资源、有的能节能减排、有的能更加环保、有的能节约资金等,更加适应“三低”的低碳经济的需求,符合当今经济的发展。而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它的生产制造又会耗费大量的煤、电、水、矿石等能源和资源,因此从广义的角度讲,推广应用建设新技术就是低碳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重视在“三低”基础上发展经济,开展了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执行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使有限资源提高利用率,取得很大成效。一大批成熟的低碳技术在电力、冶金、建筑、建材、制造、石化等行业等等推广应用,就建筑节能而言,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问世,要求节能50%,各地生态节能建筑不断涌现,如地源热泵、围护结构隔热保温、屋顶绿化等,还有北京奥运会项目利用太阳能等等。总之,推广应用建设新技术是时代的需要,是走向低碳经济的需要,我们要认清形势积极行动,多多了解新技术的动态和信息,结合项目积极推广应用。

  总之,低碳经济是在面临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问题下,提出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建设也同样适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推广应用低碳经济新技术进行建筑的施工建设进行,不仅有利于对于建筑施工建设企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保障实现,而且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伍晏,周以大.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J].建筑施工,2008(11).

  [2]郝本峰,邓美龙,油新华,邓少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低碳化施工初探[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4).

  [3]梁德洪.建筑施工企业的低碳增长方式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以来,随着能源资源的加速枯竭以及异常气候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让人们意识到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与环境异常变化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之中,各项建设正在蓬勃快速发展着,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的各种建设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高峰期。众所周知,建筑是我们人类在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中的必然产物,传统的建筑业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大量消耗能源的生产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从而也带来了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这势必会排放出巨量的各种废弃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和高度的污染,极大地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必须改变人类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必须转变传统建筑模式,在进行各种建筑建设过程中,要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损耗,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发展低碳且环保的生态建筑,以实际行动来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促使人类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需要。以下就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建设,在当前这种低碳环境日益深入人心的条件下,具体探讨一下如何改进建筑的施工技术, 使我国的各项建筑建设朝着生态建筑方向、朝着低碳、环保,且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采用生态设计进行生态建筑,这是当前低碳环境日益深入人心条件下的一种建筑施工技术,其中为人为本是这是建筑技术的前提和基础。这种生态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技术设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运用这种生态设计技术进行建筑活动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废弃物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总的来看,这种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手段:

  第一,重视生态绿化建设。众所周知,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氧气;还会清除一些有害物质,诸如甲醛、笨以及空气中的病菌等,促使室内空气清新如旧,所以生态设计是一个极其重要内容就是有关室内的生态绿化设计。在具体进行室内生态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操作,既可以在建筑物每个层次都进行生态绿化设计,也可以重点在这个建筑物的顶层或者阳台进行绿化设计。在具体进行操作时,可以充分发挥建筑物的自然采光以及自然通风这一功能,以此来加强室内空间与室外自然的联系,从而使室内空间与室外自然的隔离得到大大改善。

  第二,重视新型材料的使用。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必须尽可能地节约常规能源的消耗,尽可能地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量。要达到这一个效果,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必须重视使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研究出来的一些建筑新型材料,例如在现代科技条件才生产出来的一种玻璃,在热反射、吸热以及调节光度等等方面比起传统的玻璃,在保温和采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如果在建筑中,充分使用这些材料,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效果。

  第三,充分运用自然要素。人是自然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人本身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极其密切,不可分开。因此,研究生态建筑,进行生态技术设计时,一定要重视把自然要素引进建筑设计中。像现在逐渐流行的景观卧室、景观客厅等等,就是这种设计风格的具体体现。

  所谓生态建筑的数字化技术,指的就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运用数字化技术来预测、分析以及控制整个建筑物或者部分建筑物,以尽可能减少碳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总体来看,这项技术包括以下这几个具体措施。

  第一,运用数字化的相关软件,来模拟分析有关建筑物谈排放量的实验。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模拟,最大的优势就是获取建筑物有关碳排放量时间短,工作效率高,还能把这些物理参数和数字化(进行有关建筑低碳设计所需要的量)通过一定的调节、控制,精确地转变成现实。

  第二,充分发挥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各种技术的作用,例如生物技术、防污治污技术、能源资源替换技术、生态能力供需技术等等,在数字控制这种技术的运用下,来创建一个建筑体系,促使这个体系达到节能减排、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低碳环保效果。

  第三,在管理和使用上,数字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这在其他的领域(诸如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以及数字管理系统等)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具体进行低碳生态建筑设计时,可以充分借鉴这些成功经验:设计一个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管理的综合体系,这个综合体系具备一个中央计算机系统来作为它的主要系统,以这个主系统来控制和支配建筑物的其他子系统,促使这个建筑物朝着低碳减排、绿色环保方面发展。

  所谓生态建筑仿生学技术,就是模仿生物进行建筑设计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是在对生物体的具体功能、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这些研究成果即有关生物体原理进行模拟并且运用到建筑工程技术中来,以期创造出新的建筑技术,促使建筑物能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在具体操作时,当前比较流行的是仿造生物腔体,进行建筑腔体设计。

  所谓建筑腔体设计技术就是在仿造生物体工作原理基础上,在具体施工设计时,尽量使整个建筑空间形状与周围环境和谐合适;在具体进行建设过程中,充分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现代先进的建筑方法和技术,创建出低碳减排、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令人倍感舒适的建筑空间。为达到这一个建筑效果,第一,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要重视对建筑场地微气候变化的研究,通过分析建筑场地那些物质流能量流,找出它们所固有的规律特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筑物的形态特征对场地微气候所产生影响、,第二,在把准备工作 做好以后,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重点考虑有关转换腔体类型的技术要素的相关处理,这个腔体构件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建筑物碳排放的数量多少。第三,要对前面所制定的各种建筑设计,运用相关技术进行适当的评价,若有存在不足、不符合低碳标准,一定要及时进行相关处理。由此可见,建筑腔体这种生态建筑施工技术设计,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恰当选择建筑技术进行合理设计,是人类所进行的建筑需求跟实际环境之间处于一种最佳平衡状态的过程。与常规建筑技术比较,运用这种技术进行建筑施工,可以大大降低碳的排放量。

  总之,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可否认,在众多行业当中,建筑业是个能源消耗大户,因此在大力提倡低碳排放、节能减排的今天,建筑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新兴科学技术,主动改变原有的建筑施工技术,积极探索低碳环保的生态建筑施工技术,尽可能节约能源,减少碳的排放量,促使现代建筑业朝着高效、低碳、环保的生态建筑这个方向转变,以此来推进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低碳经济时期在建筑交通、化工冶金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快的发展,以及可再生新能源的使用、高效的煤炭清洁技术、煤层油气资源的开发勘探等,建筑工程技术在低碳经济时期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省资源、降低排放温室气体的含量,还能够有效节约相关能源的投资、提升及时保证了能源使用的安全性、尽量改变了建筑工程当地的环境情况、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情况。因此,建筑工程新技术在低碳经济时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筑工程所选择的设备材料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发挥了关键作用,项目建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建筑材料的很大影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促使人们对居住环境产生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选择建设项目的使用材料时更加应当符合人们日益提升的居住变化要求,并且对使用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以便掌握特殊人群产生的住房要求,在选择建设项目材料过程中更加符合现实需要。可是当前建筑施工更换材料的能力依然比较薄弱,很难与人们变化多端的建筑要求相适应,同时对建筑工程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建筑工程在选择材料过程中还出现了极不稳定的质量,产品在施工流通中比较混乱,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偷减材料等一系列手段虽然节约了成本,可是对设备异型材所发挥的功能造成了影响。建筑工程市场缺乏合理的产品构成,建筑工程新材料并没有获得较快的使用。

  伴随着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获得了比较大的提升,建筑工程由于新技术工艺的不断涌现对建筑传统技术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建筑工程中传统技术不能解决的瓶颈问题,推动了新设备的产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新的技术工艺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建筑工程所需的建设成本,节省了建筑工程需要的操作时间,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搭建了管理与建设工程项目的平台。

  低碳经济具体是指能耗要低、污染要低、排放要低,最终形成了以二氧化碳减少为目标的经济发展形式。根据相关的资料说明,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现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储存量在不久之后将会消耗完毕。伴随着持续增加的人口数量,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经济传统发展模式,也就是追求最大化的产量利润以及收入势必会逐渐消亡,因此必须在资源消耗与环境等限制条件下大力发展经济最大化标志,反之人类经济活动将会对其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这样就产生了新的低碳经济模式。这也是人类社会自从农业与工业文明发展之后再一次的重要前进,对于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低碳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各方面以及开发新能源和开采煤气油等各项新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建筑工程是能源与资源大量消耗、有毒气体对外排放的重要对象,我国当前的建筑物主要结构是混凝土钢筋。对于混凝土与钢的消耗数量十分巨大,并且呈现了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些都造成能源的耗损以及环境被大面积污染,并且向大气排放毒害的气体。由于建筑物需要进行保温隔热处理,这就需要能源大面积的消耗。因此,必须对建筑工程实施三低要求,以便能够尽量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

  建筑工程中节地新技术主要包含开发车位、建设标准多层厂房、利用地下的建筑空间、循环使用城乡用地、推动农村新建设的周转土地指标、征用整理农村土地中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等。我国当前寻找发展多方面的建筑节地方式,其中建筑山地节地新技术使用效果十分明显。例如使用山地错台作为地下存放车辆的场所,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进而创造利益,增大地下使用的面积。将建筑阁楼的顶层用来制造小坡的屋顶,这样就扩大了使用的面积空间,确保了建筑物之间的采光距离,科学合理的提升了建筑物使用的空间容量。注意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充分发掘存在于地表生长植物的优势,按照一定的步骤对地表土进行搬运与搜集,有利于在能够使用的地方构建绿地。这样技术无需使用耕地,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土地使用资源,同时还提升了利用土地的效率。

  提出的节省每一滴水,节水新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与重视,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对第二水资源的开发。中水的重要来源是建筑生活排放的水,主要包含人们生活中排放的污水与废水。中水具体是指通过处理之后的各类排水,符合水质规定的指标之后,能够在生活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我国建筑工程排放的水中有70%的生活废水,将这些废水收集在一起进行净化,并且在建筑城市中的用水,进一步替代同等量的自来水,等同于增加了城市中的供水。从长期发展分析看,在缺乏水资源的状况下,第二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已经成为了对水资源有效节约的重要手段,同时成为了未来节水的必然发展方向。

  光是一种能够用之不尽的绿色能源。天然采光技术的科学使用,能够有效避免使用电照明与温室中气体的大量排放,对运营照明费用的有效降低。除此之外,在房间内放入天然光,能够有效提升房间内的空气质量,为房间内的人员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伴随着建筑工程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导光新技术。由于导光新技术的产生,促使了无窗地下建筑中介入自然采光成为了现实。通过导光天然新技术的应用,并且与人工设计的照明的有效组合,这样的安排不仅仅节约了用电的空间,降低了运营产生费用,还能够提升光环境在地下空间的质量。光导天然新技术使用的目的就是对天然光的有效收集,并且使用科学的技术将其输送至有需要照明的空间。

  经过以上分析,建筑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主体是住宅构建,集中表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与标准。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新的技术并且对其实施严格的试验与研究,有效解决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也是建筑工程节能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整个过程之中,必须获得相关领导的支持并且取得主要领导部门的帮助,才能够获得预期的功效。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讲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很难直接体现经济效益,某些新技术即便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收益,可是建筑工程单位却无法获得,某些新技术的直接经济利益很难实施计算,所以建筑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会存在一定的研究难度。

  [2]刘朝晖.节能减排背景下的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J].中国科技纵横,2010.

  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典以及国内各省市、香港地区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国内各省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管理研究人员,天津市建交工委、天津市建委、天津市规划局、天津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员,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住宅集团、天津市海河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历史风貌建筑产权单位、经营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代表,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学院、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等高校师生、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等共计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为期2天,国内外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建筑遗产的保护再生暨绿色化改造技术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建筑遗产创新性保护理念、建筑遗产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绿色化改造技术等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所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共同课题。

  开幕式上,李家俊校长总结了天津大学近来年在历史建筑保护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与会代表加强合作、增进友谊,推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彰显历史风貌建筑的综合价值,为天津市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共同谱写天津美好的未来。崔愷院士指出,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如何协调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如何使建筑遗产在当今的城市生活中继续分担其所能承担的城市功能,如何使建筑遗产的保护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天津乃至全国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极其重要的课题。会上,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与绿色化改造技术的专家共聚一堂,为天津的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带来新的思路和视野。

  天津市近年来积极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尤其在历史风貌建筑整修中推行“政府主导、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模式,每项工程施工前均召开专家评审会,并邀请公众代表参加,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历史风貌建筑工程整修方案修旧如故,这种由公众参与推动保护工作的天津模式为全国首家。与会专家称,天津模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将向全国推广。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刘子利局长全面回顾了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夯实基础。天津早在2005年就建立健全了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为核心的法规、管理、技术三大保护体系,使各项保护工作全面铺开。二是强化监管。依法审定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和装饰装修设计、施工方案,均做到了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检验;坚持开展全市历史风貌建筑日常巡查,并及时查处了各类历史风貌建筑违法案件。三是查勘修缮。组织了五大道、解放北路、一宫花园等历史文化街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实施了全市历史风貌建筑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查勘,修缮了各类历史风貌建筑310幢、66.53万平方米,整体凸显了城市风貌特色。四是合理利用。依法、有序开展腾迁整理工作,使全市115幢历史风貌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其中有75幢实现了“商旅文”结合,有效控制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中过度商业化趋势。五是亮点突出。重点建设了静园、民园西里、曹禺旧居、庆王府、山益里、先农大院等一批历史风貌建筑整理项目,使其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的旅游亮点和人文地标,发挥出巨大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价值。

  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在发言中表示,现存的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是一部物化了的城市发展史,是城市灿烂文化的稀世物证和重要载体,是市民与遥远祖先联系、沟通的物质渠道,这些深层价值是难以用经济价值衡量的。

  虽然很多国家和地区已有不少低碳建筑的相关实践和研究,但对于建筑低碳技术体系及其整体效能的研究不足,更缺少针对建筑低碳技术效能的量化评价,面对未来国际上建筑碳排放计量及评价的发展形势,有必要在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上做出相应的探索。基于低碳建筑与低能耗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在技术措施上有很多重叠的地方,并且后者己经形成了较成熟的规范依据。因此,本研究计划通过系统的调查梳理中国建筑实践中的低碳技术问题以及最新的发展状况,在分析国内外关于建筑碳计量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际认可的CDM方法、IPCC的方法及ISO国际标准,针对中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及现行的建筑规范标准,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建筑评价方法,作为现有绿色建筑标准与碳排放计量对接的深化和补充。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首先是对建筑低碳技术进行分类,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建筑低碳技术体系的内容,列出各项低碳技术的要点和应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低碳技术体系内各项技术的节能减排效果调研测试、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归纳整理形成各项技术节能减排指标基础数据信息库,为实际建设推广应用提供条件。最后针对民用建筑,结合现行的建筑相关规范及评价标准,提出一套建筑低碳技术效果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今后建筑减排认定及量化评价奠定基础。

  (1)建筑低碳技术体系和减排效果评价理论研究。针对我国低碳建筑现阶段发展需求,从建筑能源供给低碳技术、建筑围护结构低碳技术、建筑设备低碳技术、建筑排放系统低碳技术、建筑运营管理低碳技术等5个方面,梳理总结较为成熟和适于推广应用的各项建筑低碳技术,形成低碳建筑技术体系,与传统技术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节能减排效果。(2)建筑低碳技术集成应用与跟踪数据统计研究。选择示范性集成应用低碳建筑技术的典型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模拟跟踪”其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维护及拆除的全过程,测定、收集和计算全生命周期内所有物质或活动数据,进行碳排放核算和“碳足迹”核查,评判该建筑的减排水平和建筑低碳技术的最终集成应用效果。(3)建筑低碳技术减排效果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通过对低碳建筑技术体系的理论分析和集成应用的跟踪评价,以全生命周期考察和系统整体优化评价为原则,分析并建立建筑低碳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减排效果评价方法,提出适合我国推广的建筑低碳技术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

  课题对于低碳技术进行分类研究,将建筑低碳技术的集成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的技术体系:(1)建筑能源供给低碳技术体系:主要是指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沼气能等,以及各种与能源供给及使用的节能技术措施。(2)建筑围护结构低碳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外墙低碳节能技术、门窗低碳节能技术、遮阳技术、屋面低碳节能技术等。(3)建筑设备低碳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楼宇式热电冷联供技术、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输配系统节能技术、溶液除湿新风系统技术、高效照明技术等。(4)建筑给排水系统低碳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中水回收技术和卫生器具节水节能,以及雨水利用技术等。(5)建筑运营管理低碳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楼宇控制系统技术、建筑运营能耗管理技术等。通过课题支撑单位提供以上五个方面的各类低碳技术,研究针对典型案例进行跟踪测试分析。梳理总结较为成熟和适于推广应用的各项建筑低碳化技术,对使用该项技术的典型工程案例进行技术集成分析研究,建构相应的建筑低碳技术体系,同时与传统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比较,评价其综合的减排效果。

  2技术应用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低碳建筑技术应用典型案例跟踪分析选择典型民用建筑成功应用低碳建筑技术集成的案例,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分别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资源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建筑低碳技术5个不同的体系,分析其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维护及拆除的全过程,实施全生命周期的模拟计量监测,动态模拟跟踪“碳足迹”。(2)低碳技术减排应用效果的测算通过对典型民用建筑所有静态及动态数据的测定、收集与计算,针对各单项建筑低碳技术与措施,进行体系化和综合性分析,核算碳排放及核查减碳效果,评判该建筑低碳技术的最终集成应用效果。(3)建筑减排效果核算方法及与评估对接通过对低碳技术集成减排效果的测算,分别对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进行减排效果数据整理,研究其与现行绿色建筑评价对接的核算表达方法,解决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低碳技术系统性、全周期和实效性的定量评价问题。

  3评价指标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低碳建筑技术评价体系指标构架研究参考国际碳排放计量的CDM方法及IPCC的方法,参考DNGB评估方法,结合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办法及现行的建筑规范标准,提出评价低碳建筑的指标预选集,并进行信息处理、等级划分及权重确定,最终确定指标构架及评价信息模型,为构建低碳建筑技术评估体系及开发节能减排效果评价软件提供重要依据。(2)低碳建筑技术评价体系通过对低碳建筑技术体系的理论分析和集成应用的跟踪评价,以全生命周期考察和系统整体优化评价为原则,分析并建立建筑低碳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减排效果评价方法,提出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对接的可量化的建筑低碳技术评价体系。(3)节能减排效果评价软件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开发节能减排效果评价软件,可以通过软件测算单项技术对于整个建筑过程的减排作用,在整个建筑低碳技术体系中的作用,并且可以对单项技术减排效果的经济性进行评判。

相关推荐
  • 天美注册注册登录账号用户首页
  • 恩佐注册-在线
  • 万向注册-网址
  • 天辰·(中国)平台注册-官方网站
  • 首页、合景娱乐平台、首页
  • 首页、【摩鑫注册】首页
  • 主页德信天下娱乐主页
  • 光辉娱乐-注册主页
  • 首页、「恒悦注册」首页
  • 品尚娱乐-安全吗
  •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首页_富联注册_平台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