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富联注册_平台
首页_富联注册_平台
全站搜索
文章正文
鼎点注册-链接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18 14:55    文字:【】【】【
摘要:鼎点注册-链接 大家好,我是老朱,又到了一年一度展望市场前景的时候了,龙腾云海送吉祥,福满人间万事昌,冬天会过去,咱们终会相聚在春天里! 2023年的下行有目共睹,是否20

  鼎点注册-链接大家好,我是老朱,又到了一年一度展望市场前景的时候了,龙腾云海送吉祥,福满人间万事昌,冬天会过去,咱们终会相聚在春天里!

  2023年的下行有目共睹,是否2024年会触底反弹,目前还不明朗。各大设计公司普遍的情况是一年下来一个大项目没有,新增合同寥寥无几,24年开年只能靠吃收尾项目再干一年,要是今年再没有新项目,明年就只能散伙了。

  2023年初各大民营企业率先裁员,比例达到50%-60%,然后2023下半年各大外资企业启动降薪裁员以及做三休二计划,比例从10-40%不等。2024年初我估计要轮到头部国企大院裁员降薪了,明星事务所目前看下来还尚能维持现状甚至有一定的业务增长,独立事务所维持在个位数的员工人数半死不活。

  民营的情况来看裁员的差是没法再差了,但停工停产和关门的企业数量可能会继续上升。从企业自救角度来看,能做的都做了,该裁员的也都裁了,该降薪的也都降了,企业成本得到了控制,能留下来的短期内也不会离职,团队结构是稳定的。从市场上整体设计企业数量来看,2023年还有一批靠2022年之前老项目吃老本的企业,2024年这批企业老本吃完没有新项目了还是会关门,但总体来说整个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玩家就那些了。项目总要有人去做,也总有需要民营公司去做的项目,市场上设计企业数量减少后,大家能分到的肉稍微多一些,高低比2023年得好点。

  外资的情况来看,还会更差,总部不想继续投入在中国市场发展全面撤离的情况可能还会发生,关门的外资企业数量会增加。不适应中国市场打法的外资公司基本都要走。在头部的外资企业,比如SOM,KPF,福斯特这些影响不会太大,本身他们在国内的人数就不算太多,可能就是保持一个人只出不进的状态。目前在国内人数比较多的外资公司会继续受到影响,因为他们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降低没有利润板块的人员支出成本。

  国企的情况要看每个部门自身的情况了,营收好的部门24年应该会更好,营收差的部门会更差,马太效应。23年来看头部国企最后营收很多部门还是完成了,我在上海头部国企大院的同学23年年终奖和2022年发的也差不多,反正就是行情不好的年终奖,不富裕是肯定的。

  明星和独立事务所会两极分化,受到市场追捧的事务所会进一步扩大规模,商务团队和设计团队的规模都会扩大,是为数不多的好去处。回款艰难的事务所只能进一步压缩团队规模,老板一人承担起商务、概念设计、建模等工作,最后变成实习生+临时工的模式,有活儿就攒个局,没活儿就自个儿一个人,反正设计费够自己养活自己也行了。

  2024年最重要的是现金,回款速度是重中之重。去年很多公司熬不下去被迫关门很大程度上是账期太长造成的,而账期太长究其根本就是客户不急,他不急他就不急着付钱给你。所以2024年选择客户的时候尽量去找有快速设计需求的客户,落地急迫的项目,他落地急迫付款就快。比如餐饮零售旗舰店,旧改项目等等。

  2024年对外资企业来说,生存下来是第一要务,降本增效是主旋律,合理收缩/业务线调整是必然的选择。现金流是关键,看上去好的项目,收不到钱/账期很长的不要参与。商务合作的思路要打开,不要局限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行业上下游合作,要尝试多和不同领域的合作方合作项目。最重要的是守住底线,来日方长,不要饮鸩止渴。

  投标2024年依然是外资的业务大头,占到60%以上,毕竟外资事务所做的基本上都是政府重大项目,都要投标。对于政府重大项目,目前基本就是一种模式:大院+大所(外所)+大师=三大。

  这导致外资事务所在前期工作/投标甄选的工作量很大,一般的标就不要去卷了,有些把握的才去,不盲目消耗人力资源。抓住自己的核心客户,抱紧大腿。业内的横向交流也很重要,某些天坑项目需要互通有无。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对商务人员、设计人员的要求都非常高,差一点都不行,包括运气、平台。有品牌好的平台+能力强核心团队(商务+设计)的稳定组合,能够活到2025年的概率大一些。现在好项目基本都是大平台之间的PK,具体PK的就是看具体团队了。

  对于外资事务所来说,2024年还是得靠合同金额大的建筑项目为主要收入来源,局部领域还有机会,跟紧国家战略(芯片类,高科技类的实验室、高科技园区工厂),城市更新课题也可以跟一下,其他类型项目基本上就是盘整和收尾。

  对做住宅项目为主的民营企业来说,触底反弹的预期至少调到今年年中以后会靠谱一点。从宏观上来看,市场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起色,低潮期不会那么短结束,对经营个体来说,项目会更向头部的设计公司集中。基本逻辑很简单,房地产是依托在经济发展社会财富积累出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只要经济好剩余价值有就必然会涨,反之像现在这样的经济形势老百姓钱袋子里都没余粮了,那房产必然跌。宏观大趋势不好,房子卖不动,开发商没钱赚,做开发商生意的建筑设计公司自然也没钱赚。

  住宅开发商放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民营和国有开发商还能活下来一批,但不是以前的放量增长模式了,以后商品住宅的模式是给快餐的时间做法餐的质量,至少得是个小灶的质量,纯快餐生存面越来越小了。保障性政策性住宅会逐步占到一个大多数。

  从挑选客户角度来说,央企开发商基本还是稳的,地方平台型国企不具备商业能力的多数会找合作和代建,利润来自土地便宜或资金便宜,民营只有个别头部或在某些地区或者领域不可替代的小而美开发商能活下来。地方平台、中不溜秋的民营开发商都要慎重看待,虽然不容易爆雷,但是付款周期无限拖长也是家常便饭。

  现在的市场情况不是你用足够长的时间做出来好的地产项目就能卖高溢价了,而是做出了好的地产项目你才有生存基本的利润。快餐时间这点不会变,因为银行们没有延长收开发商利息的时间。

  这个行业大趋势不去掉一半的产能是没法在新常态下回到之前的人均产值的,没有人均产值大家就都过不好。有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事情大家往往都忽略了,一个优秀的房地产公司,他不会让他的下游产业链的平均利润率超过他的,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明里暗里都会这样。也就是你做有利润的客户,你才会有利润,除非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事实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死的更快。头部的民营设计公司都已经裁员了50%以上,还有些小的没啥竞争力纯粹靠回扣拿项目的民营公司还在挣扎,深圳已经出现了免费送方案抢活儿图个名打开市场的情况了,2024年这段时间是会比较黑暗的。去产能不仅仅是指去掉人数,50%以上的建筑设计公司主体也会关门被去掉。

  在方案设计这块,可以考虑收并一些小团队作战,小团队不等于没有竞争力,反而一些大厂里吃快餐太多的方案团队没有竞争力。小团队属于游牧打法,归根结底团队领袖能力够才可能打得到东西,如果设计能力不强纯粹是靠公关,路子也会很快变窄。小团队要尽量找到挂靠的大平台,未来几年出路还能有一些,找不到的话未来出路会变小。

  施工图设计这块,未来大概率是大厂话事,中小规模团队除非在某些特殊领域有不可替代的能力,否则干不过大厂,因为施工图很快就是数字化革命了(AI),大厂都在主动砸自己饭碗,小团队更保不住。大型民营企业革施工图的命的步伐会比国有大院更快,因为他更接近生死线,被迫革命。地库施工图设计的ai程度已经很高了,地上建筑施工图设计还在辅助效率的层面,但在2-3年内必然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建筑施工图的ai设计就像自动驾驶一样,不是说一上来就一定要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先辅助驾驶,然后一级级往上提,但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不要抱有幻想。大厂可以去找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发,比如浙大和清华的重点实验室。中小团队这点是没有资源的,只能等成熟产品出来以后去应用,那你天然就要被吃掉一部分利润了。

  在市场上出现成熟的AI施工图设计产品后,施工图建筑师的数量需求会逐渐缩减,就像蒸汽机、发电机的发明会解放生产力,也会淘汰掉大量旧生产线上的工人。但施工图设计师的需求始终会存在。没了马车司机还有火车司机,自动列车也还需要调度员和运维,还要有现场解决问题的工程师,岗位会变化会提升要求会精简,不会彻底消失。

  对做公建项目的民营企业来说,比做住宅的同行会好过一点,有充分准备的团队和个人,今年是有机会的甚至是有转机的一年。

  C. 设计服务团队自带一定的流量和资源(设计公司品牌营销需要下功夫,除了公众号、行业传统项目发布渠道等,制作短视频发布到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流量领域都是需要布局经营的方向)。

  对中小型的明星&独立事务所来说,精品化、内容化、场景化项目需求持续向好,酒店文旅相关业态项目在增长,并非纯酒店业态的项目,而是豪宅和会所的融合,美术馆和豪宅的融合,美术馆和餐饮的融合,类似于这种的复合业态项目需求在增长。

  归结到底还是城市的精英中产群体生活需求在增长,这个群体不需要窝在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喝威士忌抽雪茄,他们更向往去到一个不一样的地方,能体验当代艺术、提升生活品质。而服务他们的品牌商则为了吸引这些客群而花钱去做迎合他们需求的设计场景。比如精品酒庄类的项目,就需要结合体验、内容、艺术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去做设计。

  明星事务所要做好口碑,必须得有全链条搞定项目的能力,包括政府的主要领导汇报都得能够事务所老板去汇报搞定,主打一个保姆式陪伴,从方案概念到施工落地都得管好,这样项目的完成度才能达到要求,不管全都玩砸,就没有下一单了。

  对于中大型的明星&独立事务所来说,本身已经处在行业的中上游,温饱不成问题,需要展望的是下一个十年的增长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挑战或者说新的增长点应该是在AI方向。比如SORA的发布,基于语言信息生成视频,必将对整个视频制作相关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建筑设计领域,AI生成效果图,AI生成方案图已经在初步应用阶段(虽然目前只有图片效果且雷同化严重)。事务所老板应该要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突破专业领域人才的工作界限,完成过去认为需要专业人才自身的“知识”和“智力”才可能完成的工作。

  人工智能打开了应用层面超乎寻常的新的可能性,现在AI平台搭建可以加入使用者自己的倾向性信息,让AI按一定方向继续学习演变,这意味着建筑事务所可以介入它的学习,塑造拥有自己事务所风格的AI设计师,这也是这次AI最重要的突破,人人可以训练它。从大了说,摆在建筑师面前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项目好坏多少,而是在新的挑战下,建筑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边疆可以去开拓。当智能科学影响到建筑的根本方向和发展时,建筑的设计过程能否更“智能”;是否有超出建筑传统内容的加入在建筑设计中;能否有跨领域的自然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更广泛的人文思想的建筑思考实践这些都值得去思考。从小了说,现在谁能越快掌握训练AI做设计的方法,谁就掌握了资源,这又可变成市场经济收益。当然也有经济投入和回报是否短期可行,大型事务所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去找有实力的国内计算机研发实验室做研发,短期可能回报小,但长期看这是迟早的事情,毕竟谁都想一秒出300个方案,3天做完10个投标项目。

  一个是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下半场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年,2024年搞好了留点提前量,2025年目标收尾轻松一些。

  二是国企,特别是头部的大型国企设计院,基本上在2023年已经向整个行业证明了谁才是接下去十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话事人代表。那把握掌控整个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兴衰的这数家国有大院,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国企地位作用,扛起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把握行业特征和提升各自国企大院的优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华东院的发展定位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他们在积极布局和拓展人工智能和绿色低碳两个新赛道。他们2024年的发展策略是:一、市场经营奋力前行,业务开拓稳中求进;二、创新赋能全面推进,技术引领驱动发展;三、战略实施再次出发,发展模式改革优化;四、风险防控多措并举,降本增效筑牢基底;五、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同济院2024年的工作部署有两块:一是拓展各种业务,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展业务渠道,守好质量底线。二是全力推进产教融合,重视设计原创能力,优化区域经营管理策略,全力配合城市发展战略,积极布局数字AI领域,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集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院,2023年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工作,为上市做好了准备。他们24年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确保企业合规,顺利上市。所以他们的方针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全力推进经营增长、数字赋能、科技创新、企业合规,完成上市前最坚实的基础工作。

  中国院,2023年实现了新签合同额与实际到账收入同比双增长。加之还有李兴钢大师当选工程院院士,中国院已经有了四位院士。他们2024年的计划是: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新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总体看下来,这几点是这几家头部大院2024年共通的方针:1.要积极拓展业务,不局限在传统业务上 2.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3.布局AI和新兴科技领域 4. 保证设计质量。

  △ 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项目,河北省高碑店市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03个人发展

  我对各位还坚持在建筑设计行业拼搏的朋友想说的一句线,尽人事听天命,追回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目前招聘职位需求还是不明朗,产能依旧过剩,纯纯的买方市场。想换工作的,抓住过完年到3月中这一个月的时间,赶紧谋划谋划。这段时间是各大单位招兵买马人员流动最高的时候,缺人招人就在这个月了,到4月往后职缺差不多补满了,没有签约的新项目进来,基本上就是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份的冷淡招聘市场情况。

  对于0-1年的建筑师,特别是应届毕业想从事本行业的建筑师,找不到正式工作的,有实习就先去,当然要去的单位设计质量必须好,这行以后设计能力是基本线了,你作品集必须拿得出手,才能找得到好公司要你。所以在一开始你就必须得去设计好的事务所攒你的作品集,不管是家里托关系也好,有背景也好,有啥手段都用,就是一个目标,要进设计能力强的事务所,知名与否无所谓,是商业事务所,或者是独立事务所也没关系,项目体量大或者小也没关系,主要是这公司一得有落地项目,二他们的作品能给你带来美的感觉。薪水过得去就行,要落户上海的,家里肯定得给点支持,不然应届海归落户成本很多上海设计企业也吃不消的。

  对于工作1年以上仍然愿意继续在这行干下去的,年龄35岁以下的建筑师们,我给以下几点建议,围绕这些点去花时间修炼是比较划算的:

  A. 有绝活 or 有创造力(绝活就是大招,你会别人不会的,主打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极,比如你飞无人机特别6,你滑雪教练级水准,能结交富婆富哥给公司带项目,你会midjourney和stabledifution出方案等等;创造力这块讲究天赋,毕竟审美这个真的看个人造化,纯祖师爷赏饭吃,想练也不一定练得出来,很可能越练越丑,只能说要是你知道自己创造力不行,就别老往方案那块去走,可以另辟蹊径往扩初施工图执行建筑师方向去钻研)。

  B. 多项技能综合能力强(会犀牛revit是基础要求,会lumion、enscape、D5出效果图是进阶,会midjourney和stabledifution出AI方案是高阶,最好还会平面设计,标识设计,再会个AfterEffects和剪拍短视频啥的。)

  C. 个人品牌和营销能力(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微博、B站、公众号多少粉丝,会不会直播带货,有没有脱口秀能力)

  D. 有团队领导力(安抚下属、激励画饼、有担当、不坑人、年底向领导争取部门权益等等)

  E. 能坚持理想(这点挺重要的,修炼心智的过程,主要是看在设计中是否能够满足你个人的价值需求,如果目前的设计不能满足你的价值需求,尽早换其他单位或者设计领域)

  F. 经验积累与资源人脉关系储备(经验积累分几方面,也看各人不同情况,方案能力强的,多积累投标经验和领导汇报经验,多积累管理几个人的方案团队成功赢下投标的经验,多积累高端业主人脉和高级别政府领导汇报的经验,不是你主汇报也没关系,但越高层级的领导汇报场合越要去学习观察领导的逻辑思维。方案能力不强的,多积累中后期项目经验,项目管理经验,驻场建筑师经验,把平时去工地解决项目问题的照片文字都整理好,应聘中后期职位的时候拿出来给公司一看一说,基本上业务能力这块就没啥问题了。不想做设计但仍然想在建筑设计行业干的,注意积累商务人脉,公司运营经验,根据设计团队档期设计擅长点安排项目的经验和甲方对接经验,之后往运营总监、商务总监或者项目管理总监方向发展。)

  年龄35岁以上的建筑师们,目前的市场情况对你们非常不友好,招聘需求少之又少,裁员名单上基本上都是你们的身影,跳槽一有不慎就会待业大半年,所以跳槽要慎之又慎,除非对方公司你背调下来非常靠谱,给的工资也比现在高30-50%,不然真的不如原单位先待着。被裁员待业的朋友,我只能建议大家不要在一个城市吊住,多看看其他城市的机会,或者往代建、工程咨询管理公司,设计相关的产业领域去转试试,比如室内设计、婚庆设计、会展event设计等等。如果实在没有太好转的方向,别炒股,别创业雇人开公司是底线。能自己一个人单干,一台电脑靠时间换空间那可以,每个月噼里啪啦大几万下去雇人开公司千万不要去弄。宁可平时接点小活儿,出去跑跑快递外卖也好过投钱炒股雇人。

  最近也正好涉及了欧美地区建筑事务所的招聘,在和欧美地区事务所接触当中,我发现他们招聘人最看重的一点是:在和客户沟通中是否能够坚持公司团队的设计理念。这和国内大部分情况下得灵活机动满足客户要求才能赚到钱的方式可谓是背道而驰。在欧美,如果你想要高薪,往往会选择google,facebook,apple等高科技公司,或者量化交易、投行私募等作为首选。而只有真正热爱建筑设计并且认同建筑设计是一种有能力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法的人,才会选择建筑设计公司,因为在欧美,这是一个十分辛苦但平均薪酬并不高的行业。

  现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也逐渐变成了这样的情况,一个十分辛苦但平均薪酬不高的行业。所以在这种转变之下,想赚大钱快钱的势必不会再选择建筑设计专业,就业都不好保证的,别提赚钱了。最后能留下的,下一个10年留下来的和新入场的建筑师们,基本上都是要么也懒得换其他方向了,要么不焦虑在赚快钱大钱的,认准了自己只能吃建筑设计这碗饭的,有点理想的朋友。

  现在的建筑设计行业寒冬,说穿了就是零和博弈,意思就是你拿了这个客户的项目,那另外一家建筑公司就没肉吃了。所以在有限的客户数量的情况下,势必导致建筑设计公司提供的设计水平必须越来越高,成本还要越来越低,你才能拿到项目,才能活下去。

  从好的方面去看,这也是整个行业从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创意密集型行业的契机。因为客户手里的银子不够了,没法乱花,设计公司为了拿到项目,他们会更加提高设计美感和原创性,粗制滥造“微创新”的设计很难拿下项目,长期来看这是利好整个行业的。而当客户体验过好设计,用好设计提高了自己项目的营收,他们就很难再回到低一层的设计上了,对于原创设计和精品设计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所谓开了眼界就很难回去了。在这个情况下,就算之后行情回暖反弹,对设计师的要求也不会回到原来只要能快速SU出图就行了,对设计师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会犀牛revit是基础要求,会lumion、enscape、D5出效果图是进阶,会midjourney和stabledifution出AI方案是高阶。

  在现在整个行业需求收缩的情况下,快速复制变现的需求会越来越少,对原创设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但整体的设计费都在降低,所以整个行业公司对人才招聘的策略也都在调整,精简。以前是招10个50分的,只要手快就行。现在是招一个85分有创意设计能力手还快的,价格还得控制住,招不到宁可就不招。

  这两年不时在各大建筑师群传播的消息都脱不开行业负面,也让很多人感觉这个行业完了,没救了,赶紧毁灭或者赶紧转行吧。但对大部分人而言,转行无非就是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非行业问题。现在这个阶段,只有理性思考,当机立断的求职者和企业主才能活下去。

  企业该裁员赔偿的赔,抠抠索索让人自己辞职搞仲裁对企业自身损失其实更大。市场发展规律就是强者恒强,弱的,不守规矩的淘汰。各个大学减招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减少市场的供应,行业流出的想转行的,自媒体也好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也好,做好引导去向。建筑师本身都是精英教育出来的,就业面不应该这么窄,做得好建筑设计,做其他设计也是能做好的,比如婚庆场景设计,电影场景设计,虚拟场景设计等等。同时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要降预期,不要和前十年的收入去对比了,没有意义,朱荣斌前段时间去乙方说我现在赚两百万,已经很多了,还被很多当年赚一千万的同行耻笑,这就是搞不清状况了。

  和前几年互联网烧钱模式不同,建筑设计行业是强绑定于既有需求上,强绑定于社会经济剩余价值,做设计不依赖热钱,打不了烧钱仗的同时反而让大家尽早开始搞清楚怎么有合理利润活下去,正常时期一个10%净利润的建筑设计公司现在可能在5%以内,无限接近银行利率,一个本来就在5%以内的建筑设计公司这几年恐怕就要死。

  认识的一些建筑设计公司老板,原来都是几十一百人左右的团队,现在把团队收到十几个人做做后期设计,然后背上背包出去讨钱和打官司,这将是这几年的新常态。

  不是非得站在半山腰回忆站在之前山顶时候的风景,想想怎么爬面前那座山更有意义,之前站在过山顶的和没上过山顶的设计师,都要接受这一点。

相关推荐
  • 」主页:「明朝注册」:主页
  • 鼎点注册-链接
  • 首页%阳光娱乐挂机%首页
  • 主页、正乾娱乐注册、主页
  • 首页-摩鑫注册「首页」
  • 首页%优信网娱乐平台%首页
  • 首页「新宝娱乐平台
  • 首页〞焦点娱乐平台〝首页
  • 合景注册-合景平台注册【官网】
  • 宗盛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首页_富联注册_平台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